首页/ 文化旅游 / 文化广场 / 正文

南乡北镇采风记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4-08-13 15:22 作者:王炜

山凝紫翠水含烟,最美人间四月天。这样的时候,清风徐来,桃红梨白,塞上的海红花正当盛开。惯常喜欢贪春赏景寻古访今的文人墨客,还有春心荡漾不甘寂寞的摄影爱好者,计六十余众,大家呼朋唤友轻车简从相偕去采风。

谷雨的前一天早上,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参加采风的人如约来到政府大院会齐,按照计划好的行程,先走南乡再转北线,为期两天。采风首站尽管选在县城南边,但特意绕了一个圈子去府州古城拜访了文庙。孔圣人是天下读书人的老祖宗,无论如何不能不敬。

文庙

文庙内供奉孔子及七十二贤,是目前陕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孔子庙宇。其位于府州古城东侧,南临黄河天险,西瞰府保二县,既为古老建筑,又是风景一绝。据考证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间。历经多次维修扩充,现已成为一处极具规模的古庙群。

高大的围墙之内有大成殿、棂星门、金水桥。两侧配以明伦堂、崇圣殿、文昌寺。此外还有假山、喷泉、六角凉亭等。庙南广场上有大理石“九龙壁”一座,双狮雄踞大门,石旗并列两侧。构造巧妙,布局谐雅。

寺院里面处处名花异草,古木参天。东廊和西厢陈列的墓志铭及石碑因年代久远,都用玻璃罩保护起来,内容多和折氏抗击外侵有关。

让我奇怪的是有一尊石雕白虎没有前腿。请教同行的老师才知道原来其中有一个故事,传说白虎是威猛无比的战神,具有辟邪、禳灾及惩恶扬善等多种法力。当年西夏王元昊入侵,大军久攻府州城不下,后于城边见到这个石虎,以为是它暗中相助守城兵士,大怒之余以剑劈之,致石虎前腿残落,但元昊最终不得不怏怏退兵。无辜的白玉石虎却从此变成了瘸子。

石马川大峡谷

离开府州古城,一路向南行,径往采风的下一站石马川大峡谷,这个峡谷位于碛塄农业园区的折家村,小村依山傍水,屋舍古朴,枣林稠密,看上去明净而秀美。

我以前虽然多次来园区小有名气的郝家寨度假村游玩,却不知道与其一步之遥的地方还有一个大峡谷。

初入谷口,但见两山对峙,泉水潺潺,草深树高,峰回路转。真是小家碧玉里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峡谷尽头现一巨大岩壁,上有摩崖石刻。顶部一株野榆傲立,猎猎风声中增添无数神韵。导游介绍说这座山的名字就叫傲则山,我忽然觉得山名也许就是从野榆树的风姿而来的吧。

傲则山的半腰中建有一座红色古庙,三面临悬崖,背靠高峰,极其险峻,有登山步道直通其上。我眺之良久,总觉得一沟好景致都兜揽在了那上面。

石马川大峡谷的底部是清波荡漾的石马川河,河旁边仿如世外桃源的小村就是折家村,据说这儿是历史上有名的女英雄佘赛花的故里。村边已经建起了三层高的折氏文化展览馆,青砖砌就,黄色木质门窗有陕北窑洞民居的风格。不过,从外形观察少了几许古韵,却多了一些今风,乍看上去有点像一处没有酒旗招牌的农家乐。

白云乡

白云乡其实不是一个乡镇的名称,乃是王家墩乡的一个小村,为府谷境内最南边,最靠近黄河的村庄,亦因其林木繁荫,水色天光,民居古朴典雅,秋来瓜果飘香,而

名声在外。

此番前来,正当午时,虽是三春却赤日炎炎,还好近在咫尺的黄河之水无形之中增添了许多清凉。

村子傍水而建,有一部分甚至伸入河中。又在沿黄路旁碧波之上修有栈道相连的观景亭,人在亭中,如站河中,当此时也,波光粼粼,河风浩浩,暑意尽消,凉意频频,众人无不拍手称快,直呼过瘾。

小村一部分临河,一部分在山谷里面。依村的条形大山叫乌龙山。龙头鸟瞰黄河,逼真传神。龙身和龙尾则环绕成一个庞大的山谷,据说从空中看正好成一大圆,山谷里面已经被打造成风景胜地。

崖壁多有石刻,坡上多栽松木,清澈见底的小河中一群一群的白天鹅和黑鸭子在游荡。而河边的一块天然的大石檐则如同为这些鹅鸭造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家,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造访显然是打扰了它们的安宁,所以不时发出咯咯嘎嘎的抗议声。

大家都称这个山谷为无忧谷,谷中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黄发垂髫,怡然自得。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湖桥沟

武家庄镇胡桥沟风光早已被很多本地籍的学者描述过多遍,前辈大家沈明志在他的《神奇胡桥沟》一文中写道:“胡桥沟望去仿佛一条巨大的活物,或者一个由诸生命元纠葛缠绕而成的集合体。无数的血管一直蔓延到无从触摸的肢体末端,循环着血液,无止休地更新细胞。”

在这里,胡桥沟已经不是一条普通的山沟,而是成了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有血有肉,肌理丰匀。因而,这个地方尽管是我们今天采风的最后一站,但却是行程中最重要的一段。

胡桥沟总长大约有三四十公里,有景可观的其实就是从沟口至虎头山的三四公里。沟中草木丰盛,绿柳成荫,更兼山奇,石异,水秀,树美。和外面红尘滚滚的大千世界比起来,这里的土地无疑是一块干净的,尚未开化的处女地。其山石因长年风吹雨打,流水冲刷,塑成了千姿百态的形象,宛若重峦叠嶂的画廊。

山崖的造型有临空突兀的神雕,有附土而出的老树,有缠绕相搏的龟蛇,有飞流直下的瀑布。亦多怪石嶙峋,危岩巉耸,若牛马饮于溪,如熊罴登于山,似鹰凖击于顶,像神龙跃于潭。也有矗立两山之巅的情人石,胡桥沟仿若王母娘娘划下的天河一样,让一对对有情人千年万载遥遥相望,却永远无法相会。

胡桥沟的山美水更美,如果说山存慧根,那么水就生灵性。这里的水明净,倩丽,像宝石,像玻璃,像一汪一汪的玉珠挤在一起。晶莹剔透,惊鸿照影,楚楚动人。正是:水秀含天地,趣雅意隽永。

导游说胡桥河还有一个名字叫盐奶河。相传很久以前胡桥河里有一条盐牛,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从水中出来到河边的豌豆地里吃豌豆,盐牛知道这块地的某一处地方有两个大豌豆角,如果能吃到口就可以成仙羽化。

一个游方僧人来到后也窥视这两件宝物,但他不知道大豌豆的具体位置,于是就埋伏在地里等那盐牛再次从河里出来时立即跃出,盐牛欲逃早被僧人抓住牛角,一时间人牛大战,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天亮后盐牛折断一只角钻入河中。僧人以断角击牛至今石壁上仍留洞穴叫牛角洞。

传说盐牛是母牛因为不敢出来,奶水就流在河里,从此以后胡桥河就叫盐奶河了。我们一行人沿着沟底迤逦而行,只觉得如同行走在一幅画卷中,行走在一个个饶有兴味的神话故事中,画景和故事的内容优美而与众不同。

来到虎头山下时红日西沉,夕阳烁金。半山腰的胡桥寺一片红墙碧瓦,草树掩映,可是大家却再也没有力气上去详细观赏了。

龙湾

翌日,北线采风的第一站乃黄河入陕第一湾的墙头农业园龙湾景区,龙湾者,既有老牛湾的宏雄壮阔,又有乾坤湾的大气磅礴。若从空中鸟瞰,则黄河龙湾是一幅阴阳分明的太极图案。向阳的一面草木丰盈,绿树成荫。背阴

的一边则荒芜冷落,秃岭高耸。

而黄河水如墨似玉般从天际来又朝天边去,夹水中分的地方形成一个巨大的、富庶的半岛,上面是肥沃的水浇耕地,为一河之隔的山西省河曲县拥有,晋人坐享丰沃得天独厚。一衣带水的墙头园区则在大拐角处赵家山半腰中修筑了亭台廊榭,其间,黄河入陕第一湾的几个火红色的大字在汉白玉巨石上面熠熠生辉。

据传,宋太祖赵匡胤祖籍就是龙湾的小寨村赵家山,虽然其出生在河南洛阳甲马营,但五代更迭时曾随母亲回赵家山居住躲避战乱。所以,墙头人一直以赵匡胤故里自居,并且在临河的高台上筑起巨大的赵匡胤汉白玉雕像。这个大宋朝开国皇帝从此以后抚星揽月,披云染霞,日夜守望在龙湾的黄河岸上。

莲花辿和葫芦镇

以丹霞地貌驰名的莲花辿位于鸡鸣三省之晋陕蒙交汇处,绵亘十余里的深谷中,被赤橙黄绿等各种颜色印染成层层叠叠的精美画卷,不惟红紫烂漫、五彩斑斓,而且交相辉映、秀色可餐。当地人更形象地将之称为五花肉,估计肯定有吃货高手在民间了。

为了一览全貌,人们在紧邻莲花辿的花果山上修了观景台。从这里望下去,不仅五花肉的莲花辿一览无余,而且将沟沟壑壑里的红花绿树都尽收眼底,那些树木像极了五花肉中的其它各色菜肴,有肉有菜,有荤有素,真不失为一桌豪门盛宴。

远望之,一衣带水,比邻而居的河曲县城正坐落在黄河环岛上,高楼鳞次栉比,人群川流不息,和莲花辿的清幽雅致形成反衬。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莲花辿虽然偏居陕北的大山里面,但由于其独特的景致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一部关于西部歌王王洛宾作品的音乐剧《半个月亮爬上来》就在莲花辿背面的山湾做外景地。为此,剧组专门建了一座小有名气的影视城,名字就叫葫芦镇。

往访葫芦镇也是此次采风的一个内容。惜乎我们去的时候剧组早已人去楼空,葫芦镇孤零零地坐落在山旮旯里,至于它的葫芦里能卖什么药就无人知道了。

(作者系榆林市府谷县人)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