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旅游 / 文化广场 / 正文

【本土美文】记得住的乡愁,二月二剃头与煮鸡蛋~~

来源:靖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3-11 10:02 作者:石建斌

       正月里不理发的风俗不知是何讲究,也不知风从何起,于是就有了“有钱没钱不能连毛过年”,在年前就把头发剪短,以应付正月里漫长的岁月,我没有舅舅,所以母亲不反对理不理发。

小时候每到二月二这天就是法定的剃头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理发,会让一个人一年里没有烦心事,又寓意着宏图大展。

然而,小时候的二月二对于我来说,害怕又无可奈何。这一天,外爷必须让外婆烧来热水,把头发泡软。用洗衣粉把头上的尘土和虱子一并打扫干净,最为难以忘记的是外爷的刀工实在不敢恭维,那是一把带着木把儿的剃头刀,虽然剃头前外爷会像磨杀猪刀一样的磨,但是刀刃和头皮之间的摩擦力实在是太大了,稍不注意,刀就会歪一下,后果很严重,所以一动不敢动。必须强忍疼痛,任凭头发从刀刃上滑落,为了让我心甘情愿理发。外婆把热水留下一点儿,从三堂柜里取出几个鸡蛋,悄悄的告诉我。等你的头剃完头,鸡蛋就熟了。我一边剃头一边听鸡蛋在热水中翻腾,算是补偿也或许是奖励。后来的后来,我才明白了,这是深深的爱,发型应该是从耳朵的高度以下齐齐的一律剃光。非要起个名字的话,那就叫“蘑菇头”。反正那个时代都是这样的发型,孩子们也习惯了。

80年代后,外爷用一斗米换来了一把推剪,剃头变成了理发,但是鸡蛋的待遇还在,再后来流行起了大背头,流行起了三七分,流行起了大爆炸,流行起了烫成卷儿或者加了颜色,剃头刀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我会花五毛钱到镇上理发,记得也留过长发,有一个时间段儿,仿佛有文化的人或者是搞艺术的人或者是进步青年都是长发,因为没有时间打理头发,这些年一直都是短发,头发一长反而感到不精神。每一次理发,都会想起失去亲人,失去的爱,是否以另一种方式传承,心里总有一些惆怅。也顾不了那么多讲究,头发长了就去理,二月二不知道理了多少次头也没见得抬起什么龙头,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深一脚浅一脚,理发不过是一件日常的事儿,只是人为的赋予了它很多意义,然而外婆外爷给我的爱却深深的留在记忆里。

对了,等我家有了推剪后。外爷的头由我来理,秃子做底,没有什么发型,可是外爷总是笑嘻嘻,也不用给他煮鸡蛋,我照例可以吃到煮鸡蛋,直到外爷外婆离开我.....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