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旅游 / 文化广场 / 正文

长征落脚点 解放反攻号

——写在《红日照高原》出版发行之际
来源:靖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1-18 10:24 作者:马国廷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红日照高原》一书再现了当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场景。该书由中共靖边县委、靖边县人民政府组织,原榆林市委文明办主任姬世存主任任主编完成。书中将毛主席在延安和转战陕北时期曾在靖边居住过的77天、停留吴起(当时属靖边管辖)、青阳岔、天赐湾、小河等4个地方的战斗生活进行了详细的记述,看后让人感动,该书可成为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的一份厚礼!

靖边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早在南北朝时,匈奴人曾在今红墩涧建立大夏王朝,一时威震西北。

进入20世纪30年代,不堪忍受封建制度欺凌压榨的靖边贫苦人民跟着刘志丹、谢子长开始闹红,开辟出一片红色革命根据地。吴起镇早在明代,即属于靖边宁塞堡管辖,为靖边西南门户。早在1934年,这里便建立了红色政权。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成为部队落脚第一站口。解放区党组织和群众欢迎中央红军到来,并为其送粮、送衣,解决燃眉之急。这一站,使中央和红军稳稳地站住了脚跟。正如毛主席所说,“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在吴起,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来领导全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吴起,成为了中国革命起承转合的节点。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转眼间,蒋介石却撕毁协定,发动内战。为粉碎国民党向陕北进犯的阴谋,毛主席再次跨上战马,转战于陕北的千沟万壑之中,与敌人周旋。

在青阳岔,毛主席于1947年4月9日向全党发出《四九通知》,揭露了蒋介石反革命的丑恶嘴脸,表明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彻底消灭敌人的决心。6月10日:毛主席来到天赐湾。此时,胡宗南部刘戡屯兵城儿河、芦子关一带,双方相距仅数千米。毛主席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巧妙布局,让敌人听指挥,把敌人像磨坊蒙眼拉磨的毛驴一样牵来抖去……

在小河,陕北战场经过青化砭、羊马河、蟠龙等地几次战斗,歼敌数万,使敌人损失惨重。毛主席及时洞察全国战局,于7月21日在小河召开高级军事会议,然后调遣兵力,挺进中原,向国民党统治区大别山进发。此举像一把锋利的钢刀,插向敌人的胸膛;

又如一把嘹亮的军号,吹响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强音。解放战争反攻的帷幕被迅速拉开,以破竹之势,推向全国。

在《红日照高原》中,作者将这段如火如荼的革命历史再现人们面前。毛主席以暂时放弃延安换取了全中国的胜利。这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的做派。正如周总理赞誉的那样: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红日照高原》记述了靖边一段光辉的历史,当年的刀光剑影及革命前辈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崇高的革命理想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名”。今日靖边,繁荣昌盛,旧貌换新颜。靖边人民牢记1944年毛主席为时任县委书记惠中权题词:“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教诲,战天斗地,重振山河,将一个贫困县建设成了富裕县。

据悉,主编在编写该书时曾多次北上南下,为搜集资料不辞劳苦,在编写中数易其稿,以出色的驾驭文字能力,将该书编写得精巧有致,图文并茂,自然贴切。让人读后耳目一新。

(作者系靖边县委退休干部)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