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的始祖,凡是炎黄子孙都在敬仰和朝拜。据传说,黄帝羽化成仙升天后,其遗体仍留在中华大地上,现在人们朝拜的延安黄陵县黄帝陵,那只是皇帝的衣冠冢,真冢在何处?《史记》有明确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汉书.地理志》亦有记载:“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 。北魏时郦道元的《水经注.卷三》,说的更为详细:“奢延水又东,走马水注之。水出西南长城北,阳周县故城南桥山,昔二世赐蒙恬死于此。王莽更名上陵峙,山上有黄帝冢故也……”。桥山即白于山,可白于山莽莽八百余里,像一条长龙伏卧在那里,黄帝冢具体在哪里?仍然不得而知。
近几年,考古学家在靖边县高家沟南沙湾之处,发现有七个分布为“北斗七星” 状的大土堆,经探测:基本上都是人工堆砌而成,经专家们鉴定,疑是黄帝真冢。其理由有三:一是这个黄帝冢在桥山下,与上面三家史书记载完全吻合;二是其西北有走马水、奢延水水系;三是附近有阳周故城遗迹。
那么,墓冢为何堆作“北斗七星” 状?这与黄帝出生传说有直接关系,或许能解开这个谜。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出生于黄土高原,故成为天子后,称黄帝。相传其母在外出采桑时,突然,看到天上有闪电绕过北斗星,吓了一大跳,身上感到有点震动,于是就有了身孕。其母怀孕一直怀了二十四个月才分娩,黄帝一生下来,就相貌堂堂,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目光灼灼有神,显出聪明与智慧,与一般人不同。轩辕出生两个月就会说话,三、四岁就能讲演,十来岁就能明辨是非,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由于他聪颖过人,才华出众,不到二十岁,就被大家推选为部落首领。那时,天下混乱,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先是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发生战争。经过三次较量,炎帝服输,愿和黄帝结盟,结成炎黄联盟,尊轩辕为黄帝。以后,部落联盟不断发展壮大,便向黄河中下游地区拓展。当联军扩展到今河北涿鹿一带时,因争夺地盘,与从南方赶来的恶势力蚩尤部落,在涿鹿地方展开了激战。战争打的异常惨烈,炎黄联军放出训练好的虎、豹、熊、罴等猛兽扑咬蚩尤军队,蚩尤便请来风伯和雨师助阵,一时风雨交加,天昏地暗,洪水泡天。炎黄联军正在危急之际,真武大帝派来了神女魃助力。神女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用嘴吸干了洪水,吹散了烟雾,熄灭了狂风。大帝座前七位护法神将,趁机使枪的使枪,举刀的举刀,和蚩尤部落军队作战。最后,开阳神将用降魔杵击杀了蚩尤,炎黄联军取得了胜利。
黄帝平定蚩尤后,便在涿鹿山上建起了都城,设置官员,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宏四个德才兼备的能人辅政,他们根据黄帝的旨意,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天文历法,各负其责地指导人民稼啬种植,饲养家禽、家畜,使大家安居乐业,黄帝就成为华夏的先祖。
黄帝晚年,在安定四方后,又眷恋起故乡黄土高原,便回到了其出生地今陕北。不料,不久便生了重病。临终前,他将其正妃所生二子玄嚣和昌意从江水、若水防地召回,嘱咐曰:“吾逝后,作七星墓而葬,乃上应天星,感玄天大帝救援之德;下合人道,尔王圣祖母在孕吾时,看到有闪电绕过北斗七星,吾今安葬于此地,正是为了报答先母养育之恩。”说完,便离世归天。
玄嚣和昌意遵照黄帝遗嘱,请堪舆名师遍寻风水宝地。最后,选来选去,选到了今高家沟的阳畔与王沙湾两村之间的一个平台上。因这里背靠狄青塬,面向桥山,西北有奢延朔方水,从东南起,到西南,依次有齐家圪塔、尚台、黄界、轩辕峁、石坟坑、庙圪塔、圆坟峁七座山分布呈七星状,正合摇光、开阳、玉衡、天权、天玑、天璇、天枢北斗七星名称,乃天赐的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就带领兵丁,动员民夫,肩挑,身背从四面八方运来黄土,在这个平台上,垒起了七个七星状的大冢墓堆,将黄帝遗体安葬于天权位高大的土堆下面,以示皇权至高无尚。
今天,我们中国人都认为是炎黄子孙,感到无比的自豪与光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