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旅游 / 文化广场 / 正文

致 敬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2-12-01 15:43 作者:霍竹山

总以为“新冠”距离我们很遥远!甚至有过一种侥幸心理,“新冠”应该不会光顾我们塞上靖边。曾浮浅地认为:夏天的热浪,冬天的寒潮,加之四季不绝于耳的风声,“新冠”就是真的来了,也会因此而销声匿迹!

没曾想“新冠”来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竟然似一伙强盗,将我们的城市、将我们的脚步、将我们的生活包围了起来。说实话那一刻,我从睡梦中醒来的那一刻,心里不免有些担忧,这如何是好?小城人们的一些陋习开始在我心头涌动:散漫、好强、不安分、自以为是,似乎可以列出更多!还真是,很快我就在微信里看到一翻越小区铁门的老汉,从高处重重地摔下;而一个婆姨从巷口封闭的铁皮一角,像狗似的灰头土脸地钻出……但更快的是全县干群雷厉风行的抗疫行动。还不到半天时间,干部职工、志愿者全部就位。县城的角角落落一时间仿佛撒开了一张大网,誓将“新冠”网入其中,誓要“新冠”无处逃遁!

九零后的张柳青是县文联《三边文学》的一名编辑,她正在校稿子。丈夫刘飞被抽到抗疫第一线,前脚出门,她就接到电话,安排她到市民热线当接线员。两个孩子还小,好在最小的一个早些天她送到了山西娘家,而这个稍大些的只能送到婆家去了!安顿好孩子,张柳青便匆匆报到上岗。接线员是二十四小时三班倒,张柳青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一个夜班,她感觉很不适应,可责任的驱使,让她明白丝毫马虎不得。一个夜班八小时里,她硬是没打一个瞌睡!电话铃不时的响着,一位生病的老人,需要看医生,她给及时调运应急车辆,将老人送进县医院……第二天又是下午的班,到夜里十一点整,她接了一百几十个电话。回到家里,嗓子有些难受,她含了两粒润喉片,蒙头便睡!

张柳青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原是太行一家军工厂的员工。从小娇生惯养热爱文学的张柳青,从山西闻喜远嫁陕西靖边,灵感也跟着像被击发出来了,她创作的不少诗歌和散文在《延河》《诗歌月刊》《山西日报》《青海湖》等报刊上发表,成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在疫情面前,她和丈夫刘飞更显一种担当,一股青春的朝气……

同是九零后的闫聪是县法院的书记员,之前就被县疫情防控办抽调为红柳路社区的五级长。每天一次的例行检查,红柳路社区每户人家的门朝哪开他都清清楚楚。退役军人出身的闫聪,很善于和乡亲们打交道,大家都亲切地喊他小闫。此次“新冠”的突发,小闫似乎早有心理准备,他更显得沉着了起来。每天五点准时起床,六点到社区上班,直到晚上十一点下班。我问小闫:“累不累?”他说:“累,实话说当然累了——可我身体好,睡一觉就恢复了!”

10月30日一大早,正在红柳路执勤监控人员进出的小闫,看见一位妇女着急忙慌地跑了过来问:“哪里可以买药,老人高血压——可没药了!”小闫赶紧联系他的四级长,询问哪儿有定点药店?同时通过市民热线咨询,离片区最近的定点药店?及时为老人买到了降压药,让老人度过危险……可小闫感到一种内疚,他竟然忽视了定点药店——他自己给自己发自内心地检讨了起来!

八零后的刘冬梅是靖边六小的语文老师,本来还有一节节的网课要上,可她毅然报名参加了防疫的志愿者队伍。父母和几个姐妹都反对,认为存在很大的危险,要她不能义气用事。可她说自己是入党积极分子,去年参加了两次县委组织部的党员培训——她明白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她说:“现在就是党需要我的时候!”冬梅所在的宇文路社区阳光家园南门一带,被誉为靖边县城的风口,站在深秋的大风里消毒、记录、维持一米线,让军人、孕妇、老弱病残人员和上网课的学生们优先,疏散做完核酸人员。同时为核酸检测点配送所需用品,帮助医务人员拆棉签、打包等,连续工作五个多小时,腰酸背痛,双手和脸蛋冻得有些发麻,可她心里却有说不出的温暖。她感觉到了一种光荣,一种平凡中的伟大!她要写一首诗,写一首歌颂青春使命的诗,为她即将出版的第一部诗集……

也是八零后的牛建军是融媒体中心的副总编,他说他更是“运动员”。几年来县上的文库编篡、精准扶贫、疫情防控,他都主动报名参加。牛建军说:“我是一名党员,自然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妻子刘宏被抽调到城郊新庄村高风险区了,两个孩子在家里没人照看,可他还是在第一时间到市民热线组。一切工作为了抗疫,一切工作服务于抗疫,紧张而有序的调度,一个个应急点,一个个手机号,他不时地记在心中。建军还是五级长,还要兼顾12户家庭的防疫,他每天还要抽空儿走访。市民热线组同时负责宣传舆论引导、新闻发布、舆情监测和处置、跟踪办理等具体工作,建军又自觉地肩负起了回访,询问市民对他们工作的满意度。同事问他孩子谁看着?他说:“孩子大了,自己会照顾自己了!”可那一百个放心不下,也只能在梦里……

短短几天时间,在微信里我看到了一幕幕感人的情景:神木市领导带着一份份礼物,去隔离酒店看望送去神木的密接学生;几个“大白”为一个隔离在酒店的孩子过生日,在他们“祝你生日快乐”的舞蹈中,我的心跟着暖起了!短短几天时间,听说核酸检测社会面再没发现感染人员;也听说疫情的源头是新疆回来的一个大车司机,他换了个手机号……我知道这仅仅是我手机里一些微不足道的抗疫场景,一些身边工作人员的抗疫故事。但几天来我也被他们故事感动着,是啊,这些毫不畏惧、迎难而上的青年,让我在为他们点赞、致敬的同时,也在心中深深地感到一种放心,为靖边放心,为榆林放心,也为祖国放心!

夜里,不会写诗的我,突然在纸片上写下了一首“诗”:“不抱佛脚不求仙,不惧风霜不畏艰,信我干群志成城,不怕新冠能作乱。”不过是胡乱道来的顺口溜,但心中有了一种说不出的坦然。

(作者系靖边县文联原主席)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