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看到桌子上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想起自己的教学经历,毅然决然地写下我的从教之旅,这也正好对我这一年的工作以及生活进行一个总结。
1995年7月,我毕业于榆林高专化学系,当时有机会进入教育行政部门,但是想着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对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看着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决定还是去学校当个老师,于是走进了当时还不是很景气的靖边二中。
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我年轻气盛,有满腔的豪情壮志。然而,当美好的理想遭遇了骨感的现实时,我才慢慢清醒过来,教育原来是一门苦差事,育人者就是一个苦行僧。这也印证了有人曾说的那一句话:教育从来都是那么艰难,这是一项人类灵魂的工程,怎么可能轻松快呀!
当走上讲台时,每次都会遇到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特别是在管理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一直在告诉自己,千万不可以发脾气,一定要和学生好好说话,友好相处,更要重视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与他们多多交流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然而,落差太大了,似乎不吼一声、不骂一下,不板着脸,好像什么都搞不定。当我对学生严格要求时,学生却认为我太挑剔了。
尽管如此,1997年秋季开学,我还是成了一名班主任,学校当时只有石云娥老师一个女班主任,我是第二个。虽然当时心里没有底气,也有点忐忑,但更多的是对工作的一腔热忱。对于当时的带班,我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中途把班放下而已。可是,自己又不甘心落后,竭尽所能,开始了真正脚踏实地的日出而作,日落不敢息的班主任生活。刚刚开始带班时,每天真的可以说是“如履薄冰,跋山涉水”,唯恐落后。后来带过当时最调皮的班、最难管理的班,也带了到目前为止二中史上班级人数最多的班——93人,这个班的孩子只有一个没有考上靖边中学,大多数都上了靖边中学,其中还有12个学生考入了西安五大名校和榆林中学示范班,这个班成就了我,使我成为当时出名的班主任。这段当班主任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了精耕细作的艰辛与欣慰,可能会有颗粒无收的失落,但更多的是像农民一样,身心疲惫后收获到了畅汗淋漓的快乐与幸福。
其实,我知道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奔波,当我站在那三尺讲台上的时候,看到学生们期待知识的眼睛,他们听课那种会心的微笑,这不仅让我觉得特别的幸福、踏实,更让我感受到了三尺讲台的厚重与神圣。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觉得当老师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儿。其中最让我能够感受到当老师的幸福,体现老师的价值的事儿:那就是学生毕业后结伴而来看望我;节假日接到遥远的祝福电话;大街上行走时遇到似曾相识的学生喊我老师;在各单位办事,学生鞍前马后,为我忙前忙后而乐此不……前几天,我去纪检委签字盖章,刚到单位门口就等上学生喊我:“任老师,好久不见,你来这儿干什么?”待问清原因后,他就带着我找到领导说明缘由,三下五除二就帮我把事情搞定了。在今年的“五一”劳动奖章大会上,几个年轻的劳模跑到我跟前叫我老师,要求和我合影的时候,我真的幸福满满,感觉做老师真的很好。老师虽然很辛苦,但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时不时的有自己的学生喊一声“老师”,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了那些曾经给予自己知识与关爱的老师,这份幸福是平常人感受不到的,也不会懂得。
我参加工作将近30年了,从来没有离开过教学一线,除了上班时间外,回到家里也在不停地查阅资料,筛选、整理、总结。每一堂课都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了讲述较难的知识。力求给学生设计最典型的训练题,让课堂效率最大化。为了上好一节课,我对每个授课环节都要进行多次的琢磨,尽量把复杂的知识点和较难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提起化学,不仅不害怕,还要喜欢化学。正是这样的执着教学,我的机会来了。
2013年,县教研室来我校检查新课改情况,我被当做“典型”上了示范课。(哈哈,学校当时正儿八经的只有我在做这项工作,因为我的高级职称已经在2012年评上了,即使失败也没事)。我这颗埋在土里的“珍珠”一下子显露了出来。
这样的活动是机遇更是挑战,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派出去学习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通过和专家们的学习,学会了不仅像以前一样会“用力拉车”,还学会了“抬头看路”。
2018年通过答辩赛,我有幸成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有机会和更多的专家老师面对面的交流,这让我取得了不少真经,从而也渐渐迈上一个新台阶。
2019年,我顺利地通过了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的答辩,成为第5批陕西省化学学科带头人。通过这几年的参赛答辩和向专家们学习,发现自己提升的空间还很大,需要学习补充的知识还很多,正是这些比赛、答辩,逐渐的成长了我,从中获得的进步远远大于我获得的荣誉。
今年七月份,我又被陕西省教育厅聘请为“陕西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委员会化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深感责任重大,觉得更应该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厚爱。
在不断学习中,我明白了,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以外,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实践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更为关键。当然这需要教师自己在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们更好的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为了培养这些能力,我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抓住机会去学习交流,特别是和同事们的交流,线上线下和专家们的交流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今年陕西省教学能手大赛中,我所指导的绥德中学青年教师刘慧、工作坊坊员榆林市十中的李娟老师、榆林八中的周欣玉老师,都已成为省市教学能手。
作为学科带头人,我还承担着“送教下乡”的工作,在送教下乡的过程中,年轻的老师们展示了极高的教育热忱和专业精神,留下了很多感人、有趣的、值得回忆的点点滴滴瞬间。这活动凝聚了各位老师的心血与智慧,在这里为他们点赞!
我鼓励年轻教师好好扎根农村教学:“农村学校的教学沉淀会让你们从新手逐渐走向成熟,凭借着你们的经验积累以及不懈的努力,以后无论到哪个学校都会成为学科骨干,更会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好评!”
有人说,一般人通常只有一条命,人一死生命就结束了,而教师有“两条命”,除了自然生命外,还有学生的生命。你的思想,可能由你的学生传递下去;你的精神,可能在你的学生身上流传下去;你的生命,可能通过你的学生延续下去。所以古人才会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我是勤奋的,也是刻苦的,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老师的世界你不懂,因为你不是老师,不需要懂。
(作者系靖边二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