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旅游 / 文化广场 / 正文

豆腐巷的豆腐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2-04-07 16:03 作者:高冬梅

前些天晚上,楼上芬芬送来一块豆腐,说他爸爸刚从榆林回来,带回来了榆林豆腐。躺在沙发上快进入梦乡的孩儿他爸突然就坐了起来,嘴里叨叨这个好,忙忙切了一块放在蒸锅上蒸了一下,蘸着醋蒜吃,家里瞬时飘出浓浓的豆香味。

榆林城的豆腐驰名已久,据说是桃花水做的,所以鲜嫩无比。喝着桃花水、吃着用桃花水做的豆腐长大的榆林姑娘,也就长得妩媚动人,皮肤嫩得如榆林的豆腐。

记得第一次到榆林是我和哥哥补习的时候,那也是我和哥哥第一次出远门。那时候从靖边到榆林的车得走七八个小时,早上出发颠簸一路下午才能到达。到了榆林之后,才发现人生地不熟,一切都得自己来。联系好学校之后,还要联系住宿,因为是补习生,学校没有住宿安排,我们需要在学校周边租房子。

榆林城的街巷七拐八弯,巷道幽深而繁多,在我们看来巷名叫得也古怪:米面巷、挂面巷、砂锅巷、曹腊肉巷……找了好多家都不合适,最终在距上学地方500米的豆腐巷找到了合适的房子。房主是一对老夫妻,房子是一套二层楼房。老夫妻住在一层,二层有四间房子,其中两间独立的房子就是出租房,谈好价钱之后,我们匆匆搬行李入住。

忙了一天大家饿坏了,就去饺子馆吃饭。第一次在外边买饺子吃,年少的我们不知道一斤有多少,于是六个人要了六斤饺子、六碗粉汤。饺子端上来之后,我们就傻眼了。但是大家都是从农村上来的孩子,哪里舍得把饺子浪费了!后来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打老虎、杠子,谁输了吃一个饺子。就这样,我们边玩边吃,终于把六斤饺子吃得一个不剩。

我们租住的两间房子,后来一间住四位男同学,一间住四位女同学,大家每天一起上下学。

豆腐巷的巷口有两家很大的豆腐坊,每天早晨5点的时候,豆腐坊就已经热气腾腾,弥漫着浓浓的豆香味。我和哥哥经常买二斤豆腐水煮着吃,放上一包在巷口买的一块钱十包的调料包,再蒸一点米饭就是一顿美餐了。

补习的日子非常辛苦,我和哥哥在一个班。哥哥因为英语不好被老师批评,经常在英语课逃课。只要他逃课,就会早早在巷口买上二斤豆腐,提前回到出租屋生火做饭。于是在哥哥逃课的日子,我放学远远就能闻到煮豆腐的清香。

我们偶尔也会炒豆腐吃,但做法奇特。因为没有灶具,就在铝制饭盒里倒上一点油,放点蒜炒一下,豆腐放进去后,再倒一点酱油,炒热之后浇在蒸熟的米饭上,一道独特的便利餐就做好了。

楼下的房东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爷子和一年四季病恹恹的老奶奶。老爷子脾气不好,经常骂骂咧咧,但心地不坏。老太太一脸和气,言语很少,特别善良,经常会给我们借一些急需之物,蒸饭用的锅就是她借给我们的。

租住的几个人也不只我们兄妹做饭,其他同学也偶尔做一次,不过菜谱大同小异,都是最简单的食材和最简单的烹饪方法,但这些饭菜,在艰难的求学岁月里,是我们难得的佳肴。豆腐巷的豆腐,永远散发着诱人的味道。

去年出差到榆林和闺蜜聊天,她问我想吃什么小吃,我说就吃水煮豆腐吧。她很诧异,说那有什么好吃的?一定要带我去大饭店吃饭。去了之后,我还是很执拗地要了一盘水煮豆腐,但根本吃不出当年水煮豆腐的味道了。

隔日我打了车,专程跑到豆腐巷。巷口早已没有豆腐坊了,只有高大的商铺。走到豆腐巷四号,我们曾经租住的地方,门半掩着,透过门缝,依然能看到墙上的神龛。但我终究没有勇气推开那扇门,含着泪转身匆匆逃走。我怕打开那扇门,所有的记忆一涌而出:飘着清香的豆腐,玩游戏时头上贴着的纸条,奋战高考时深夜两点的灯光,英语课堂上被老师提问憋红了脸的哥哥,还有年少时心怀梦想憧憬未来的我……

(作者系靖边中学教师)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