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奉献中闪光
我出生于靖边县宁条镇大滩村一个农民家庭,曾经当过乡村教师、公办教师、学校领导、教育局干事、教育督导室专任督学。退休后,在第四支部过组织生活,是个勇挑重担,闲不住的大忙人。
在农村当教师,我一当就当了20余年,其间酸甜苦辣都己尝遍。当民办教师,在一个教师的学校里,搞复式教学、双部制轮流教学,学生轮流上课,教师不歇马,饿了吃一把干炒米,渴了喝一瓢凉水,就是在这样的办学条件下,我的教学质量不比其他学校差,升学率连年百分之百,吸引了不少临村学生来我校借读。1972年,县上组织大检查,我所任教的贾石渠民小被评为先进学校,出席了县上举行的表彰会。
1978年,当上公办教师后,拔高任教,在梁镇中学一个人扛两个班不同头的高中语文课,还兼代初三一个毕业班的政治课,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每天压得喘不过气来,晚上很少在12点前睡觉。教学质量不错,初三政治一炮打响,考出了好成绩,平均分数在80分以上,高中班在两届高考中语文成绩名列前茅。
当学校领导,由教导主任做到校长,除做好自己的本身业务,处理好纷繁的行政事务外,一直坚持代课。
二十多年来,我在三尺讲桌前,一方黑板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呕心沥血。学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白发增添了一根又一根,头上的桂冠戴上了一顶又一顶,什么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几乎年年不空。
1989年,调入教育局工作后,分在教育股办业务,文山会海,伏案写材料,每天忙得废寝忘食,偶有机会下乡检查工作,稍有喘息机会,但回来后,我这个小组长还得组织材料进行汇报。
1991年,调到教育督导室工作,被县政府聘任为科级专任督学,负责业务工作,更是忙不开交。时逢实施“两基” ,即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四率”的达标,各级各类学校部室建设要求,资金的筹措,评估方案的设计,人员的培训,几乎都是我一手操办,被同事们戏称为“总设计师” 。这些工作做完后,还要组织人员多次下去进行检查、督导、评估。实施“两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更需要业务人员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完成,在验收前,我们几个业务人员,很少有星期天。“两基”验收后,由于我的工作突出,受到了县政府的嘉奖。
让晚霞照得更加绚丽多彩
忙也有忙的好处,可以忙而忘忧。人生的旅途绝不是平坦的,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坷坎挡路,总会有烦恼来袭扰,连南唐要美人不要江山的风流皇帝李煜,也在诗词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何况我们常人乎!
2005年,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后,一个人闲在家里无所事事,烟酒不沾,麻将场上无缘,心里确实有点闷得慌。自从将组织关系转入老干局管理后,才算有了“家” ,每月的定期活动,除政治学习,了解本县及国内外大事,给自己充电外,老同志见面分外亲热,叙叙旧,啦啦家常,乐而忘忧。从此,老干所就成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每次学习,我是风雨无阻,从未打误过。
每次的例行学习完了,还能领到报刊杂志,回去后慢慢去阅读,此外,我还办了一张借书卡,在所里的图书室借阅。几年下来,室内的藏书,我几乎读遍了,笔记记下了好几本。书读得多了,知识面广了,便萌生了写作念头。开始写小块文章,大多是回忆性的散文,在县办刊物《三边文学》《无定河》《靖边报》上登载。以后,范围逐渐扩大起来,涉及到小说,诗歌,文史资料,民间文学等领域,内容也丰富起来,便又投足于《靖边文史》《靖边统战》中,与此同时,并向省市级刊物上迈进,好多文章被选登了,有的还获得了奖项。例如我所写的《宁条梁建镇考略》一文,辑入陕西省档案馆所编纂的《陕西省老县城•榆林系列靖边卷内》,散文《我的三个梦》登载于《金秋•上半月》2020年第6期内。获奖作品如下:
2010年,我的《重游白云山》,在中国海内外华语第六届春季创作笔会上斩获二等奖。
是年,我的《梦想成真》,在县文联举办的“放歌六十年 激情话靖边” 文学艺术大奖赛中,获得三等奖。
2011年,我的《山水胜迹话龙门》,获得《中国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举办的年终创作笔会上获得二等奖,并在其刊物增刊号上登载。
是年,《夕阳古道》,在靖边县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环保杯”中获三等奖。
2014年,由靖边县总工会举办的“中国梦 劳动美”,“劳动杯”大奖赛中,我的《人生在奉献中闪光》,获三等奖。
2019年,《新中国圆了我的三个梦》,在靖边县直工委发出的“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中,获二等奖。
是年,我的《七十年的奋斗 七十年的成就》,在靖边县新闻中心发出的“壮丽七十年 靖边变化大” 征文中,获二等奖。
2020年,《我与靖边县政协的情缘》一文,在县政协发出的“迎国庆 我与靖边县政协”征文中,获二等奖。
是年,我的《惠中权同志在靖边》一文,在《榆林地方志》杂志社发出的“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黄河故事” 征文中,也获得了奖项。
十多年来,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与不懈努力,我居然写下各类文章二、三百篇,约计一百余万字,著成《黄土汉子黄土情》《三边民间传说》《闲云野鹳集》诸书,并计划和别人合写一本《塞上情愫集》。
为此,我写了一首打油诗自嘲、自励。
元老,元老,
元老首白未老。
山南山北桃红,
千里万里耕耘。
耕耘,耕耘,
老牛奋进不停。
回顾我的一生和所走过的路,一步一个脚印,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现在虽然患有冠心病、脑梗塞和神经衰弱症,并在心血管内植入两枚支架,进行常年慢疗,已被老天爷判了“死缓” 。但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我会乐观向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每日笔耕不辍,为打造书香靖边,文化靖边出一点绵薄之力。感慨之余,再填词一首,以表心意:
欣遇盛世好时代,
古稀奋发献余热。
献余热,
夕阳如火,
江山如画。
(作者系靖边县教育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