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靖边县内首个园林式公墓—— 雁山公墓投运
发布时间:2011-06-20 06:57     来源:靖边新闻网    浏览次数:    字号:[ ]

    本网讯(樊悦) 雁山公墓是靖边县内首个运营的园林式公墓,公墓推行生态葬法和火葬并举,这意味着一场由传统走向文明的殡葬文化开始变革。
    传统的陵园往往给人的感觉是阴森的、沉痛的、凄凉的,然而雁山公墓把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瀑布、艺术雕刻引入陵园,种上名贵花木,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广场有飞鸽,山上有松柏,俨然是一座和谐美丽的人类“后花园”,这种文明的殡葬形式为殡葬文化的改革创造了平台。
    雁山公墓2010年由私人开始筹建,今年5月份投入运营,公墓距县城16公里,占地面积二百多亩,自公墓投运以来,已有数十位逝者安息于此。公墓坐南朝北,依山傍水、群山依偎,建筑风格克服传统陵园水泥、石头的冰冷堆砌,突出陵园人与墓的和谐、山与墓的和谐。公墓分为景观服务区和陵园墓葬区两部分,其中陵园占地200亩,服务区占地 33亩。该陵园是靖边县内首座集园林、生态、祭奠、教育、休闲于一体的陵园,改变人们对墓地的传统看法,为倡导文明殡葬起了积极的作用。
    打造生态墓地 提倡绿色殡葬。据墓地负责人介绍,该墓地提倡绿色殡葬,十分注重生态墓地建设和火化设施建设。来到雁山公墓这里就像一个温馨的庭院,公墓克服传统墓地的阴森恐怖,没有高大的墓碑,坚硬的石头,看见的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青青松柏和绿水青山。据了解,公墓景观区绿化面积达60%,陵园区的绿化工作也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绿化后整个公墓将掩映在青山绿柏中。同时公墓推行生态葬法和火葬并举,各种火葬设施正在完善中,推行火葬改革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建设景观墓地 推行文化殡葬。雁山公墓景观区设计得很精致,很巧妙,有草坪,有楼阁,有雕塑等等,一些雕塑造型,把文化的东西溶入到里面。“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自古的传统美德,殡葬文化就应该承载对逝者的尊重,以及让活着的人在寄托哀思时,对逝者先贤有一颗敬畏之心,孝道之心。雁山公墓把“孝”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心里彰显放大,陵园处处以雕刻、文字等形式彰显“孝”文化。同时该公墓的景观区与服务区熔为一体,不仅让人来到雁山公墓仿佛置身于园林之中,同时设施齐全的殡葬服务区为逝者亲属提供便捷现代的服务,可谓美观实用合二为一。
    建设人文墓地 发展文明殡葬。殡葬文化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秦始皇兵马俑”到现在的公墓陵园,陵园文化在中国历史的脚步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殡葬它不仅仅与逝者有关联,其实也包含了活着的人对它的态度和面对方式。雁山公墓作为园林式公墓,在移风易俗革除陋习上也作出一些积极的努力。公墓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提倡逝者家属节俭办葬、鲜花祭奠、清明扫墓等形式。当然,要根本上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提倡文明的祭祀,这需要一个文化来支撑它,需要全社会集体努力,雁山公墓所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个殡葬文化改革的平台,探索和提倡一种先进的、正确的、与时代紧密结合、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的殡葬文化。
    发展教育墓地 实行生命教育 。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如果把这句话倒过来:“未知死,焉知生。”意味着只有从死亡出发才能理解生命、把握生命。而殡葬场所,无疑是进行这种生命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地方。在这里,殡葬文化和生命教育密不可分,人们意识到人的生命原来是平等的、非个我化的,短暂而不可轮回的,才能懂得对生命的珍惜和敬畏。现在国内的有些墓地叫“生命公园”,雁山公墓正在努力从环境、艺术、人文、思想上做的更好,力争打造一座有教育意义“生命陵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