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前沿 / 理论动态 / 正文

养牛婆姨的读书梦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0-11-23 09:25 作者:王晓花
     我叫王晓花,今年三十四岁,是一个用手机写字的
     农民作者,没念过几年书却酷爱文学,喜爱读书,没有什么成绩,跻身微信作家群对我来说是荣幸和鼓励。我从小在村里放羊自学,深爱着家乡陕北这片热土,深爱着这片热土上的乡亲们,他们给我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永远是我学习和创作的源泉!
      家乡陕北大地人杰地灵,从古至今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人才,为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促使我一边艰苦创业,一边坚持梦想。
      我三岁父母离异,祖父母抚养我长大。我们住在一个别人都不住了的村庄里,吃雨水,点油灯,祖父靠一把撅头刨山圪崂地为我们种粮食。祖母靠一群鸡增加收入。我们的生活是绳床瓦灶贫困潦倒。我的童年是寂寞的,没有人陪我玩耍,祖母粘贴在墙上的报纸、年画和剪纸丰富了我的视野。那一屋子的手工人物和花草虫鱼不热闹才怪。我最喜欢带故事情节的年画,一张画分成八个小节,是连环画。我看过《穆桂英挂帅》、《对花枪》好多好多遍,站在那些生动的画面前,我的脖子仰得生疼。我想年画是我最早的文学启蒙,年画装饰了我最初的梦想。
      2002年我初中毕业。为了报答祖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嫁到了同村一户农民家庭里。我们搬过砖,贩过炭,赶集做过小商贩……日子过的很艰苦,生下大儿子后,随夫远走内蒙白手起家,在鄂尔多斯乌审旗无定河镇河南村历经艰难创下百万家业。2017年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与夫分管家业,本性向上,心里时刻揣着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从此,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养四十多头牛,种几十亩水浇地,养几头母猪。凡尘中,靠读书和写字丰富自己的生活。
    每天,干完手头的活,我都会安静地坐下来记下自己的感悟——我在地里干活的时候,亲身见证了祖国农牧业的蓬勃发展,我写下了《艰辛创业路筑梦黄土地》,喜获榆林市深化改革征文一等奖。我回家过年观灯会的时候写下了《家乡的社火又红起来了》很高兴在鄂尔多斯日报和《榆林新青年》刊登。我看到种子顶起土壤时,写《禾苗的力量》,我抱柴烧火做饭的时候,写《炊烟的味道》……忽然,我发现了万物的样子,那么真切。过去,那些凡尘琐事在我眼中平淡无奇,此时,却熠熠发光,生机勃勃,等着我去写它们!一切都不同了!原来陷入凡尘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原来此生的种种遭际,其实在把我拉向它们,和它们肌肤相亲,与我共生互惠。
 我凭着自己的毅力生活着,凭着自己的呼唤而写着,并不期望生活能回报我什么,也不期翼文字能给我多大荣光。我就是黄土高原上的一颗小草,平静地安于大地赋予自己的使命一枯一荣,就像一个最普通的妻子,使出最大的力气支撑家的延续。与《人生》一路走来,我对自己具备了足够多的应对困顿,应对在困苦生活中的勇气和在繁杂生活中能坚持梦想,有一点小小的骄傲。我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女人神奇的支撑和修复生活的能力,犹如大地。
    我不怎么关注谁在台湾大选中胜出,美元或石油的比价,股票的各种行情,更不怎么关注各种文学流派的争论,我觉得在横亘于人们眼前的生死面前,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于是我更安心于这种脚踏大地的生活,喜欢与这种强大的生生不息的隐秘力量融为一体。
一段苦难的经历,一本读不完的《人生》,这么多年让我学会了脚踏实地;学会了在逆境中崛起,凭着自己的意志与坚强,活出自己的尊严和生命的美丽!《人生》有如清香的茉莉花茶,细细咀嚼,从舌根至双唇之间的清香便会散发出来。
网络编辑:贺冬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