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前沿 / 理论动态 / 正文

群众的声音 我们的责任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0-01-10 09:42

“信访”,当看到这两个字眼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以信件进行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普通信件是一种亲友间彼此联系的纽带,那么群众信访,我想也是对我们的一种信任、一种期盼,倾听群众的声音,更是我们的一种责任。

群众的声音,我们的责任。群众的声音无论来自哪里,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二0一九年我有幸成为纪检监察的一名信访干部,这个岗位对于我来讲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一个具有挑战的开始,因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重担和责任。“做党的忠诚卫士、做群众的贴心人”,一直以来是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神圣职责。作为纪检监察部门的一名普通的信访干部,我们处在和群众打交道的第一线、最前沿,每一天都会接到大量的群众来信、来电、来访,一封封信件、一通通电话、一个个不辞辛苦的来访群众,都承载着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的高度信任。每当此时,我就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职责很沉,神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当然,我们在接访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群众,有时候他们把怨气和不满都发泄到我们身上,我们也要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解释政策,来化解他们心中的疑虑;因为对于群众来讲他们是在遇到不公或是损害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首先想依托的是党和政府,群众对我们怀有无限的信任和抱有极大的希望。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接受他们的满腹牢骚和怨气呢?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在中午下班后有位来访群众,他告诉我,要反映问题,当时他说他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慢慢地给我说。由于是下班时间,我着急回家给孩子做饭,就告诉他,让下午上班前写成书面材料拿来。他很生气地说:“我不可以在这里写吗?我就在这儿写,写完就走”。本来我内心还嘀咕:我家里还有小孩需要吃饭,就不可以下午上班拿来吗?当时也仅仅是想了一下,我就打消了这种想法。不是只有我们在下班后有需要照顾的小孩,对于群众来说又何尝不是呢?他们或许是放弃一天的工作、放弃需要照顾的家人、放弃吃饭的时间,只为递交一份需要得到公平、亟待解决问题的材料,因为他们的信任,给予我们很大的期盼,才会坚持把问题反映给我们。

群众的声音,我们的责任。群众的声音无论哪种想法,都是我们需要解释的责任。诸多不了解举报规定的信访群众,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责任和担当,更多的也在考验我们的耐心和爱心,有些本就是道听途说或是不属于我们受理的范围,由于他们不懂政策、盲目跟风式反映也是举不胜举。就在前不久有位大爷,他为了解决自己孙子的就业问题,反映本来不存在的问题线索,来引起我们的关注,并且会准时准点来“上班”,最后在我们领导、同事多次耐心地劝解和情感疏导下,最终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由于一些客观存在的原因,使我们无力为群众解决的,我们只能依靠我们随时随地可以拿得出手、做得到的耐心和爱心,一遍遍讲政策、一句句暖心话,来释怀他们心中的不甘心。

群众的声音,我们的责任。群众的声音无论自上而下,都是我们付诸行动的责任。清朝诗人郑板桥有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其意思是说: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金石之声,立即联想到老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这些小小州县官的心弦。为了听到更多基层群众的声音,主动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将上访变为下访,纪委领导、分管常委和信访室主任到张家畔街道办事处开展领导干部下乡公开接访活动。接访涉及国家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基层民生保障政策、项目建设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群众合理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合法利益得不到保护的问题;国家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作风粗暴,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等问题;损害发展环境、侵害企业利益的问题等。当天共接待来访群众110余人次,受理群众举报问题线索7个,倾听群众的合法诉求,将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半年的工作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纪检监察信访干部,想要为群众排忧解难释怀,需要我们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也需要我们拥有耐心和爱心。群众心底的声音,就是我们工作的第一责任;群众诉求的解决,就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担当。时刻铭记党赋予我们的职责,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信访干部。

网络编辑:贺冬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