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动态 / 党建动态 / 正文

从“面红耳赤”到“和颜悦色”

——靖边公安“三项举措”化解矛盾纠纷在基层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4-05-22 12:38 作者:李媛

“化解矛盾纠纷不是和稀泥,而是要切实解决各方的合理诉求,实质性化解群众矛盾。”春耕时节,靖边县席麻湾村村民因地界问题发生激烈争执,席麻湾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矛盾双方逐渐从“任性”回归“理性”,握手言和。近年来,该局不断强化“派出所主防”理念,坚持主防在前,创新机制,多元调解,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的良好局面。

精准摸排提质效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互相包容,有矛盾就多沟通多包容……”4月8日,在海则滩派出所,又一起因房屋地界问题而引发的纠纷得到了化解。

据了解,靖边县公安局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利用“党建融芦畔红”、党务+警务深度融合调解工作,民辅警进百家门、建百家群、知百家情、办百家事,以掌握辖区“人情、房情、社情”为重点,摸排治安隐患、分析治安状况、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该局还坚持联防联治,发动义警等基层力量不定期摸排走访、挖掘矛盾纠纷苗头,定期走访入户,分层次梳理掌握矛盾纠纷隐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建立机制止纷争

“靖边县公安局西郊派出所实行‘记件管理奖励’工作机制,并对具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人员予以立功奖励,充分调动民警工作的积极性。”西郊派出所所长张飞介绍说。

靖边县公安局积极推进警务改革,坚持分门别类用数据辨风险,狠抓数据汇聚治理,以西郊派出所为试点,首创全省“矛盾纠纷计件式”管理奖励方法,形成“收、稳、化、奖”一体化流转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围绕“1+3+N”工作模式,建立矛盾纠纷稳控工作台账,作为矛盾纠纷稳控工作管理的主要依据。形成民警、一村(格)一警、社区干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提升群众参与度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实时掌握辖区治安动态、群众诉求和矛盾隐患。

一站式化解矛盾

2023年8月底,张家畔镇辖区居民赵某在为王某的房屋焊接楼梯时不慎从二楼摔落,导致赵某受伤并入院治疗。双方因此发生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僵持多日未达成一致协议。同年12月21日,张家畔派出所联合司法所、张家畔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赔偿协议。

近年来,靖边县公安局积极推进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完善警访对接、警诉对接等联动机制,变“独奏”为“合唱”,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一体化调处、一站式化解。同时将矛盾纠纷划分等级,实施分层化解,针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依托镇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联动联调;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由公安和相关部门互相配合调处;一般性邻里矛盾、经济纠纷,由派出所基层民警调解,初步形成“讲情、讲理、讲法,赢得信任——急不得;依法依规算账,反复调解——快不得;达成一致,履行协议——慢不得”工作法。据统计,今年以来,靖边县公安局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76起,辖区矛盾纠纷调解率达96.5%。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