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最大的城乡复合型街道办,靖边县张家畔街道一直以来面临基层治理“体量大、网眼粗、罩不住”及“社区网大、事多、人少”的问题。随着城市框架拉大,城区基础设施和土地征迁方面暴露出历史遗留问题多、群众反映诉求多、信访矛盾多的“三多”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从2021年开始,张家畔街道开启了党建引领构建新型社会综合治理网络的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开门接访——能在现场办、不在会场办
2021年217件,2022年77件,2023年28件……这些信访案件“断崖式下跌”数据,是张家畔街道健全信访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多元矛盾调处机制的有力证明。
“张支书,这个问题你看怎么解决,今天一定要给个说法!”在张家畔街道张伙场村委阵地,村民彭巨华、彭巨荣因道路硬化问题反映情况。张伙场村党支部书记张宝顺一边耐心安抚彭姓兄弟,一边安排人把涉事邻居和相关调解人员、包村领导叫到村委。热茶倒上、好话说上,一个多小时过去,两家终于达成和解,村委会按照规定让两人签署了和解协议。
类似这种情况在张伙场村经常上演,“今年村里修了5条路近15公里,遇到村民不理解的情况很正常,但是有了正规的程序和办法,这些问题就都能解决。”张宝顺说。
张宝顺口中“正规程序和办法”就是张家畔街道“六个一”矛盾信访包案机制,即一个村子一个团队,一件信访一个专班,一周一次信访调度。2022年,张家畔街道将24名副科级以上领导、7名专职人民调解员、21名法律顾问、216名村(社区)调解员以及550名网格员,以“专职+兼职”的方式分配到16个村和16个社区,打造了一支过硬的村(社区)信访矛盾化解“大团队”,真正做到网格员上门入户查访、村委团队开门接访、包村驻社区领导能到现场。
对一级村社区解决不了的重点疑难案件,由街道党政一把手、四个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书记亲自包案、接访、调度、定案,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上访案件或群众矛盾比较尖锐的案件,及时下沉一线,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调查解决。
同时,街道一周开一次信访调度会议,由主管信访的分管领导汇报一周的信访苗头及信访案件处理情况,将解决不了的矛盾摊开,把疑难杂症摆在桌面,对重点案件集体协商,加大工作力度,明确信访责任,确保案件及时解决,从根本上减少群众的重复上访。
人民调解——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高裕是张家畔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在张家畔街道工作了近40年后,因出色的矛盾调解能力,被返聘为调解主任。2023年,高裕获得“全国模范调解员”荣誉称号。作为一名党员,他经常说:“调解是一项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也是一门用心用情的艺术,要始终为群众考虑,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
近年来,张家畔街道探索形成了“1+3+N”的矛盾调处机制,即党建引领,打造“网格化警务室”,探索党务+警务矛盾调处机制,30名警务工作人员挂靠村(社区)“两委”班子履职,合力攻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司法调解为保障,行政调解全力支持的“三调联动”机制,相互配合,有效衔接,强力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打造“家门口的调解室”;多元融合,“一站式调解化民忧”,积极组织动员调解员、治保会、乡贤、司法专业人士、党代表、人大代表等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形成专群结合的工作合力。人民调解委员会按照解决难易、专业化程度对矛盾纠纷进行分类评估,组织进行“点单式”“邀请式”调解。
2023年,张家畔街道累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90余件,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矛盾纠纷处置工作目标。、
网格化治理——件件有回应、事事能解决
近期,新伙场村网格员走访过程中发现,村民石宏伟把自家的鸡喂养在邻居房屋后面,还堆放柴禾在天然气管道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网格员用“随手拍”功能将该事件反馈在张家畔街道“156全科网格化社美邻亲”智慧平台上,西郊派出所接单后,到现场解决,石宏伟搬离了鸡圈和柴禾,将一起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怎么摸清群众底数?如何了解真实民情?2022年以来,张家畔街道实行“一个平台、五级网格、六边矩阵”的“156”全科网格化治理,建立了“社美邻亲”智慧网格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将辖区群众的信息、动态录入平台,实时更新,群众也可利用手机小程序了解街道社区最新工作动态、反馈反映各类问题等。
截至目前,智慧平台累计录入25多万条居民信息,网格员使用率100%,群众推广率达到80%。构建了“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网格—楼栋五级联动网格体系,将全街道25万的超大体量人口划分成科学可行的最小单元,设置498名专职四级网格员、2425名兼职五级网格员。目前,网格员累计入户走访量达到127万余次,上传网格民情事件6689条,通过“随手拍”和“书记信箱”等功能累计解决759条居民需求。
群众的大难题谁解决?涉及到行业和部门怎么办?如何把“双报到”单位精准定位到点上、派驻在事上,集中精力办大事、高效快速办实事?张家畔街道在四级网格层面上配置了“六员”,包括“双报到”单位派出的治理服务员、辖区派出所派出的治安管理员、卫健局派出的卫生健康员、城市执法管理局派出的城管执法员、市场监管局派出的市场监管员和街道派出的矛盾调处员等。网格员将群众诉求在“六员”平行层递转,职能部门按照职责权限接诉办理,群众对办理情况实时打分评价,让群众的事“一刻不停留、件件有回应、事事能解决”。
网格化作用如何更好发挥?如何把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后一里”?目前,张家畔街道正在优化完善网格党支部建设,吸纳社区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双报到”党员等人群,挂出网格党员岗位职责,列出为民服务事项清单,真正实现“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大家的问题一起干”。
近年来,张家畔街道先后荣获平安陕西先进单位、全市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等荣誉,连续多年获县平安建设目标考核一等奖,辖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长期位居前列。“有问题就解决问题,深入基层一线找答案、想措施、出机制,这是我们街道办始终秉承的理念,也是一直在践行的责任和使命。”张家畔街道党工委书记高涛说。
(本报通讯员贾向萍思代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