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洲丹霞景区红砂岩美景
水上丹霞
龙洲丹霞景区红砂岩连绵不绝
龙洲丹霞地貌景区位于靖边龙洲镇。龙洲是一个盆地,这里的气温比周围地区普遍要高个3—4度。盆地四周群山环抱,山间沟壑纵横,谷底绿水萦绕,水坝一个接着一个。从山上往下观望,龙洲正好处于一个低洼地带,在天气寒冷的早晨,这里晨雾缭绕犹如大漠长烟,陕北明长城38营堡之一的龙洲古堡静静地躺在这里,明长城从其身边穿过,一座水库像镜子一样映照着,四周被群山环绕,就像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整个丹霞地貌区域面积大概20多平方公里,地貌形态大致分为丹霞峡谷、波浪谷和水中丹霞。波浪谷是一大片波浪形红砂岩,是三个区域中游客最熟知的一个。波浪谷岩石层是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所慢慢形成的,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纤细的岩石纹路清楚地展示了沙丘沉积的运动过程,变化的纹路清晰地反映出每一层砂岩随着沉积矿物质的含量不同而产生的颜色深浅差异。红色的岩层主要是由铁和锰的氧化而产生,这些颜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交错处和角落里形成更加复杂与抽象的图案。
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北部朱红悬崖的帕利亚峡谷(Paria)的一些岩石,上面有着像波浪一样的纹路,所以这个地方被叫做"The wave",这种古老的沙丘随着科罗拉多平原的上升,加上漫长的风蚀,水蚀,峡谷里砂岩的层次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平滑的,雕塑感的砂岩和岩石上流畅的纹路创造了一种令人目眩的三维立体效果。而龙洲的丹霞地貌却是另一种样子,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在红色之间夹有白色线条,红白相间。而这里的波浪谷则以红色为主,尤其是位于大梁畔的红砂岩,蔚为壮观,满眼都是赤色;山脊处,宽数百米的红砂岩巍然屹立,色彩斑斓的波浪纹扑面而来,似滔滔黄河,汹涌奔腾;而“飞龙谷”尤以险峻著称,两壁如刀削,峡宽约三丈,长一里多,站在岩石上向峡谷中眺望,耳边呼呼生风,深不见底的峡谷隐约有碧绿的溪水流淌,顿生恐惧之感。峡谷两侧形成奇形怪状的地貌,怪石嶙峋,石柱叠立,千姿百态,给人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从景区一进入峡谷,你可以看到这里有一面布满“浮雕”的山崖。“浮雕”内容丰富,有在盘山路上行进的驼队、有宫廷乐队、有横刀立马的关公。峡谷的最西端,陡峭的壁崖形成一个封闭空间;站在幽暗的峡谷底部,头顶之上的月牙形天空如同一面蓝色湖泊,就宛如“月亮湖”一样。红岩峡谷内水光山色,天气的阴晴,早晚的光线,给游客展示出不同的独特魅力:旭日东升时,它现红色;夕阳西下时,它呈橘黄色;有时候天阴了,水色反而出奇地绿,让人感觉扑朔迷离,斑斓迷幻。峡谷的东端比较狭窄,多数地方需要手脚并用方能通过,越向东走越险峻、越狭窄,走到尽头,眼前豁然开朗,悬崖之下,是一个四面被丹霞山围拢的盆地。盆地十分平坦,一条小溪蜿蜒其中,树木环绕,绿草如茵,野花摇曳。盆地南面的壁崖上形成数组大型的“浮雕群”,如同千军万马奔腾期间。盆地北面山坡上,一块块红砂岩突出兀立,如同群兽奔驰。整个盆地十分隐秘,在远处是无法看到的,其景致奇美如同现实版的纳尼亚奇幻世界。
来到在闫家寨村的红砂岩,这里又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千百年来风雕雨刻,使地表上的红砂岩石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岩层表皮钙化处呈古铜色,形成一圈圈、一层层、一条条、一塔塔层次清晰、色彩斑斓的美丽图画,既像大河涌出的长长波浪,又像大海圈起的深深漩涡,置身其中,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奇异的红砂岩或在山中、或在沟底、或在水旁、或在峡谷中、或在起伏的开阔地上,行走在这里,有时候远远望去,那一片片红砂岩宛若一团团、一族族火焰,晨曦中如丹似霞,夕阳中绚丽多姿,呈现出不同的绝美佳境,让人叹为观止。
龙洲的水中丹霞位于大湾畔水库。这里的红砂岩大都被厚重的黄土所覆盖,在数千万年的风力、雨水的冲刷下,逐渐显露出来,形成孤立的山峰和形态各异的奇岩怪石,四周的山脉雨水流入盆地形成4座水库,红砂岩都紧紧环绕在河边、水库周边,形成了美轮美奂的“水上丹霞”景观。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佩奇市附近的鲍威尔湖南岸的羚羊谷在世界范围内众所周知,与美国的羚羊谷的险峻相比,坐船行走在水上丹霞河面中更有种“闲庭信步”的惬意。碧蓝的天空下,险峻的红色山崖,围拢着水天一色的淡绿湖泊;红色山崖的影子,跌入碧绿的水面,形成一片黯淡的紫色,乘船行进其间,波浪推动山影;安静的山崖之上,乍然哗啦啦飞出一群群飞鸟,人和船继续往画的深处行进,这种感受令人流连忘返。湖面东端有两处相对而立的山崖,高数十米,只要水足够深,这里不正是风靡世界的极限运动——悬崖跳水的好场地吗?在这里位于北面的悬崖半腰中间,有几排排列整齐的山洞宛如绝境一样,想要从悬崖底和悬崖顶找条羊肠小道走进这里绝无可能。只有当地人知道山顶上有一个小洞可进入崖窑,在战乱年代,若遇到匪患,这里的村民就会由一个身手矫健的年轻后生爬上山顶、进入崖窑、封闭洞口,从崖壁上放下绳索,其他人顺着绳索进入崖窑,以保周全。
在水上丹霞岩崖峭壁两侧因游客而惊起的一群群飞鸟中,有不少是世界濒危的鸟类——黑鹳。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公斤;其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黑鹳性孤独,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水边浅水处或沼泽地上,有时也成小群活动和飞翔;白天活动,晚上多成群栖息在水边沙滩或水中沙洲上;不善鸣叫,活动时悄然无声;性机警而胆小,听觉、视觉均很发达,当人还离得很远时就凌空飞起,故人难于接近;在地面起飞时需要先在地面奔跑一段距离,用力扇动两翅,待获得一定上升力后才能飞起;善飞行,能在浓密的树枝间飞翔前进;飞翔时头颈向前伸直,两脚并拢,远远伸出于尾后;两翅扇动缓慢有力,平均每分钟两翅扇动159次,比白鹳每分钟鼓动170次还慢;黑鹳不仅能鼓翼飞行,也能像白鹳一样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在空中翱翔和盘旋,头可以左右摆动观察地面;在地上行走时跨步较大,步履轻盈;休息时常单脚或双脚站立于水边沙滩上或草地上,缩脖成驼背状;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黑鹳主要以鲫鱼、白条、鳔鳅、泥鳅、条鳅等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蛙、蜥蜴、虾、蟋蟀、蟹、蜗牛、雏鸟和昆虫等其他动物性食物;通常多在水边浅水处觅食;它主要通过眼睛搜寻食物,并能垂直向下寻觅,步履轻盈,行动小心谨慎,走走停停,偷偷地潜行捕食;遇到猎物时,急速将头伸出,利用锋利的嘴尖突然啄食,有时也长时间的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觅食;觅食活动最频繁的时间在7:00-8:00,12:00-13:00和17:00-18:00;其他时候或是在巢中和觅食地休息,或是在高空盘旋滑翔;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有沿用旧巢的习性。黑鹳大多数是迁徙鸟类,只有在西班牙为留鸟,是白俄罗斯的国鸟。它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曾经是分布较广、较为常见的一种大型涉禽,但近年来种群数量在全球范围内都明显减少,繁殖分布在急剧缩小。我国黑鹳分布繁殖区域较为广泛,如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北部等地,越冬于山西、河南、陕西南部、四川、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长江中下游和台湾,但全国数量稀少,为1000只左右。
靖边整个龙洲丹霞规模大,景观奇丽多姿,岩层形态独特,红岩峡谷、碧水石洞、沟壑是陕北地质奇观,水中丹霞又尤为十分罕见,其中黑鹳为世界濒危鸟类。整个龙洲丹霞景区有成为继陕西华山、兵马俑、太白山等著名旅游景区之后又一个核心旅游资源的潜力。
靖边1小时观光旅游景点:环线旅游线路
(1)龙洲丹霞景区(东南)——(2)小河会议旧址、(3)清凉寺、(4)秦直道、(5)青阳岔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东南)——(6)天赐大峡谷、(7)天赐湾中共中央驻地旧址(南)——(8)镇靖古堡(靖边旧县城所在地,刘志丹革命战斗过的地方)、(9)白文焕纪念馆、(10)惠中权旧址(南)——(11)现代著名诗人李季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人物原型生活地:席麻湾死羊湾(现广阳湾村)、(12)新城古堡(西南)——(13)乌云山景区(汉族乌云山,蒙族祭山梁):陕北最大道教圣地、蒙古十三敖包的第八敖包(蒙汉文化互包互融的历史遗迹) (西)——(14)牛玉琴治沙基地:世界著名的治沙典范区(西)——(15)二道河台:中国最大的沙漠大峡谷——无定河沙漠大峡谷景区(内蒙古称河套人遗址,又称萨拉乌苏沙漠大峡谷)(西、西北)——(16)巴图湾旅游生态区(西北)——(17)统万城国家遗址公园、(18)千年古柳神树涧(北)——(19)雷龙湾瀑布:陕北的九寨沟(东北)——(20)神水沟(东北)——(21)杨桥畔古城峁遗址:秦汉时期北拒匈奴入侵中原重镇阳周县遗址、秦朝大将蒙恬蒙难之地、秦汉时黄帝陵所在地(东)——(22)靖边古长城遗址(东北、东、东南、南)——(23)靖边农耕民俗博物馆:中国历史陕北农耕民俗文化的缩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