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靖边概况 / 历史沿革 / 正文

毛泽东转战陕北在靖边

来源:靖边县志 发布时间:2015-08-06 09:54

(一)

1947年3月,蒋介石调遣23万大军,向陕甘宁边区发起重点进攻。中共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在毛泽东率领下于3月18日主动撤离延安,采用“蘑菇”战术,转战于陕北的千沟万壑之间。4月4日下午,毛泽东率部从石湾出发,在毛毛细雨中向西挺进,经过1夜跋涉于5日黎明到达靖边县青杨岔。青杨岔座落在大理河北岸张峰梁下,为区公所所在地。中央警卫团(代号九支队)供给股股长王洪兴先找到区委书记王正鸿和区长王锦文,为中央领导在区公所安排好住处,接着毛泽东、任弼时、陆定一都陆续来了。毛泽东在街东就下马,看到区公所同志,远远就打招呼:“你们辛苦了!”
      这天正是清明节,家户将煎饼、凉粉送给中央领导同志和警卫部队,但都被送了回来,区委的同志过意不去,又买了30斤甜梨和3只母鸡,派自卫军营长谢志贤送去,警卫人员请示了毛泽东。毛泽东对任弼时同志说:“请你告诉他们,再不要买的送东西。战争年代群众生活苦,我们要处处省吃俭用,为战争服务。”以后,为减轻当地群众负担,机关、部队吃的蔬菜都是派人到石湾去买。
      晚上,毛泽东对任弼时、陆定一说:目前正是春耕时间,又下了一场好雨,要组织机关和部队同志,帮助老百姓搞好春耕生产。第二天,任弼时、陆定一向机关工作人员和部队战士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大家立即出动,帮助穷苦农民耕种。警卫团还自己出钱买种子,为军烈属开荒种洋芋。
      两三天后,毛泽东托任弼时和王锦文、谢志贤谈话。任弼时先向王区长了解了生产、工作情况,然后又向谢志贤了解民兵武装情况。谢志贤回答:有40多个民兵,40多枝枪,其中几枝已不能用了,平均每枝枪有两排子弹。后来,任弼时派人送去七八枝长枪,3枝短枪。还送给区干部几件衬衣。
      4月9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关于暂时放弃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两个文件,其中的《四·九通知》是毛泽东主席在青杨岔起草的。在起草这个文件时,毛泽东双手皮肤过敏,肿得厉害,起了一片片小水泡。医生要为他包扎,他笑着说:“这么一点小病,没什么。”可医生非要抱扎不可,最后,他拗不过医生,只包扎了左手,用肿胀的右手写好了文件。
      这天上午,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和警卫团的干部战士,都集合在镇子北面的山坡上,听任弼时传达《四·九通知》精神。任弼时宣读了《通知》,接着说,“敌人的企图,第一要消灭我们,第二要把我们赶过黄河,第三要把我们赶到沙漠困死。但是,敌人的阴谋决不会得逞,我们要在陕北坚持斗争,象闹秧歌,来回和敌人转圈子,扭辫子,使敌人的阴谋完全破产。”最后,任弼时代表党中央向大家提出8条要求:要提高胜利信心,增强战斗意志;要忠于人民,英勇果断;要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要遵守纪律,保守秘密;要依靠群众,大力开展群众工作;要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党员的作用……
      周恩来在山西临县的三交镇安排好中央工委的工作之后于4月10日赶到青杨岔。
      毛泽东在青杨岔时,经常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他说;“我们今天放弃延安,就意味着将来要解放南京,解放上海,解放全中国。离延安有延安,守延安失延安,我们这次走了以后,敌人肯定要来青杨岔。来了占背山,顶多住两三天就走,干部要把群众组织起来,能转移的都转移到阳山后10多里就行了。粮食一定要坚壁好,一点也不能留给敌人。我们把敌人拖乏拖垮,彻底消灭它就容易了。”
      一次,毛泽东在区公所请区干部们听收音机,并热情招呼他们喝糖水抽香烟。当时新华社正播胡匪侵占延安城的消息。毛泽东问:“你们听懂听不懂?”干部们说:“有的能听懂,有的听不懂。”有位干部说:“匣匣里喀嚓喀嚓地响,就它弄得咱听不真”。毛泽东把敌人死了5000人才占了个空延安的事又讲了一遍。并说那“喀嚓喀嚓”的声音是敌人利用电波信号干扰捣乱,怕全国人民知道这些消息。区干部们听了这些解释,稀罕这么个小匣子能把这么远的消息传来,更钦佩毛主席的英明部署,心上都在想:有毛主席领导,胡儿子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4月13日,侦察部队报告,国民党部队正向青杨岔扑来。毛泽东从容不迫地在院内散步,并兴致勃勃地看畔上长的白杨树。过了一会,毛泽东嘱咐部队把群众院子、房屋打扫干净。吃过早饭后,饲养员老侯备好了大青马,乡亲们聚集在街头,欢送队伍出发。毛泽东和群众告别,走出街头,然后骑上战马,沿着川道,经过卧牛城、庄科湾、店家城、大坪、高川,向安塞县的王家湾转移。
      4月22日,又饿又乏的国民党部队从榆树埝向青杨岔赶来。边区武装部队按毛泽东指示,在两面山上居高临下设立了火力点,群众都转移到阳山上,敌人走进包围圈,武装部队6挺机枪交叉开火,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寸步难行。国民党军拼命爬上背山脊梁,仓惶修筑工事。夜间,武装部队完成阻击任务后火速转移。敌人找不到中共中央机关,就在各村庄捉鸡杀猪烧门窗,抓老乡拷问。群众守口如瓶。总关口的武老汉被打得遍体鳞伤,但只字不讲。第三天,敌人向保安方向撤去,在阳山上隐蔽的群众看到这种情况,又想起了毛泽东的英明预见,他们说:主席真是神机妙算,叫敌人住几天就住几天,叫它走哪就走哪。

(二)

      6月7日夜,天阴得黑沉沉的,不一会儿又下起毛毛细雨。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由白生才带路,由安塞县王家湾向靖边县小河村转移。因天黑路泥,毛泽东下马拄柳木棍徒步前进。8日天明时到达小河村。小河村四面群山环抱,两条小溪在村边交汇后,向东流去。在雨后晨雾里,树木、窑洞忽隐忽现,环境十分幽静。毛泽东、周恩来按照先遣部队的安排,来到老贫农曹九林家。曹九林的老伴见是两位首长,忙让上炕坐。毛泽东笑着说:“我身上湿着哩,还有泥,会把你们的毡搞脏的。”边说边坐在地上一堆柴禾上。又说:“这就很好了。”
      曹九林从外边回来,一下惊呆了。十几年前他在瓦窑堡见过毛泽东、周恩来,后来又在延安中央大礼堂听过毛泽东的报告,他很想喊一声毛主席,可出于保密起见只好热情地将毛泽东、周恩来招呼上炕,又向老婆翘了一下大拇指,悄声叮咛:“赶紧放火烧水。”
      半前晌,天空出现盘旋的飞机,东南方传来枪炮声,侦察员报告说从王家湾转移时留下的支队副参谋长汪东兴带的那个排和敌人接火了。汪东兴凭着制高点,以1个排的兵力,阻击敌人3个旅的进攻,一连打退敌人3次冲锋。3个半小时后,汪东兴完成了阻击任务,才主动转移了。
      下午,毛泽东打开收音机,和曹九林一家收听四平前线战斗的消息。
      第二天下午,侦察员跑来报告,敌人迂回部队正向小河村扑来,只有10里远近了。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后,立即命令刘辉山团长派1个排到村东制高点监视阻击敌人,并决定机关部队立即向天赐湾转移。曹九林听说毛主席和中央机关要走,既焦急又担心,主动要求带路。
      机关部队还没出村,一阵雷鸣电闪,下起大雨来。小河水暴涨,将群众在河上架的简易桥也冲走了。要过河,必须重新搭桥。这时,侦察员连续报告,敌人距小河村只有4里了。周恩来指示刘团长:“告诉河东那个排,敌人不进村,不许开枪!”浮桥很快搭起了,偏巧,河水也降落了。大伙过了河,天已完全黑下来。刚爬上山顶,后边就传来激烈的枪炮声。这是留在小河东山那个排与敌人接上火了。不一会儿,左侧山沟里和山沟那边的山头上燃起了一堆堆篝火,连敌人军官叫骂声和骡马嘶鸣声也能听见,气氛十分紧张。这时毛泽东沉着地说:“敌人并没有发现我们,而是在那儿乱撞,不要理睬他们,按原计划转移。”任弼时向部队下了命令:“不准打手电,不许抽烟,不许喧哗!”机关部队冒着大雨在泥泞的羊肠小道上前进。山路越来越窄,首长和战士们把毛巾拴在背包上,一个拉一个往前挪。快半夜了,才走出20多里,来到一个山梁上,前边传来原地休息的命令,原来是带路的曹九林因天黑雨大,迷了路。警卫部队立即派1个排,带3挺机枪,在左侧布置下警戒。警卫战士石国瑞把背包放在地下请毛泽东坐。毛泽东说:“这会弄脏呢!”石国瑞说:“不要紧,脏了可以洗。”毛泽东说了声“谢谢”,才坐在湿漉漉的背包上。
      雨越下越大,警卫战士们想出了个好办法,几个人紧紧靠在一起,把毛泽东围在当中,这样风就小得多了。人头上用旧大衣盖着,雨也淋不进去。毛泽东笑着说:“真是铜墙铁壁,风雨不透!可是你们要冷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年轻力壮,不怕冷!”
      毛泽东坐下来,习惯地摸出1支烟来,在手指上墩了墩,警卫员张振国忙拿出火柴说:“首长想抽烟吗?这里有火,还没淋湿”。毛泽东说:“有过命令呢!”于是把烟在鼻子上闻了闻,又装进衣袋里。
      枪声时紧时慢,时远时近,情况异常危急。可是毛泽东却格外镇定安详,说:“这场雨下得好,再过半个月就该收麦子了!”听了毛泽东这镇定有力的话,警卫战士的心里踏实了。
      带路的曹九林摸黑爬上1座山圪垯,找到1座小庙,终于辨清了方向。机关部队继续前进了。
      后半夜,部队来到月牙口。这儿离天赐湾只剩10来里,机关部队休息了一下,太阳冒花时,到达天赐湾。
      天赐湾住七八户人家,依山傍水,地势低缓,十分隐蔽。毛泽东、周恩来住在天赐湾一个揽了20多年长工的老贫农王有余家里。这所院子座西向东,3孔窑洞,毛泽东住在北边后窑,周恩来住中间。
      天赐湾村子小,蔬菜不足,炊事班同志发现豌豆苗能当菜吃,就向老乡去买,村里人说:“几株豌豆苗,能吃尽吃,要什么钱!”可炊事班同志好说歹说不行,硬付了钱。
      没过两天,村里的几个娃娃与警卫战士混熟了。他们一有空儿就到王有余家来玩,毛泽东每次见了,总要拿出饼干和糖给娃娃们吃。当时正是锄耘季节,警卫战士向村内群众借来锄头,一家挨一家帮着往过锄地。
      这时刘戡带领4个半旅的大部队,从王家湾翻山进入大理河川,正向东推进。6月14日,敌前卫部队距天赐湾只有15里了。毛泽东却心平气和地说:“敌人没有群众,进了边区,就成了瞎子。他们看不到我们,只是乱闯。现在,我们可以把他甩开了。”接着指示:警卫团派1个排到村东学梁峁设阵阻击,敌人不到跟前,不准开枪。另外派1个排,将敌人向西南方向引去。这天中央机关部队离开天赐湾村,到村南鹰窝壕隐蔽了一天,晚上,又回到天赐湾村。

(三)

       6月17日,中央机关离开天赐湾,由老乡马怀宝带路向小河转移,群众前簇后拥,到畔上送行,毛泽东下了沟坡还不断向群众挥手告别。在路上毛泽东说:“敌人连吃几次败仗,一时无力发动进攻。估计我们在小河一带要住较长时间。”
      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小河村,先住在半山坡上的军属贾树堂家里。周恩来、任弼时住在河滩大石窑院子。毛泽东住在右边套间,警卫员住在左边,中间窑里老乡养了1张蚕。当夜毛泽东一直办公。房东一夜添了两次桑叶,大家觉得这样会影响毛泽东办公和休息。所以第二天清早就忙着找房子搬家。毛泽东知道了就说:“你们还是帮老乡收麦子吧,那是要紧的事,这里很好,不需要搬。他喂他的蚕,我办我的公,记住,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多给老乡办事,少给人家添麻烦。”
      一次,毛泽东与老乡交谈中,知道背山崖有1窝花鸨,经常吃村里的鸡娃。他把这件小事记在心上,给警卫战士讲了,让他们想办法为民除害。战士们攀上又高又陡的悬崖,刨了花鸨老窝。
      毛泽东利用空闲时间,还经常给卜兰兰、赵桂花、赵存香等几个娃娃数字,帮他们削铅笔、订本子。一次贾建亚得了痢疾病,毛泽东知道后立刻派医生给治好了。过了几天他专门让大人把小建亚抱来让他看。调皮活泼的小建亚来了后,毛泽东把他抱在怀里。他一点也不害怕,伸出小手摸主席下巴上的长髭,逗得毛泽东和其他首长直笑。在场的群众说:“这孩子全凭了你!”毛泽东说:“咱们都是一家人嘛!”
      毛泽东每天的生活习惯是:晚上办公到天明,天明到早饭前休息,饭后又接着办公,下午接见走访群众。所以每当毛泽东休息时,谁都不轻易去打扰他,连警卫战士放哨都轻步走动。一天,毛主席正在休息,常来玩的孩子小米张又蹦蹦跳跳地来了。警卫战士忙轻手轻脚地赶到小米张跟前,把他抱起来送给了妈妈。警卫战士走后,米张妈妈很着急,打了几下小米张。这件事让毛泽东知道了。一天下午米张爸爸来时,毛泽东和他专门啦了这件事,并说:对孩子要教育,打不是个办法!
      毛泽东由天赐湾到小河后,天赐湾群众格外想念他。一天,王有余的妻子马怀芳摘了满满1筐熟杏,拿着她嫂子做的1双新鞋,专程到小河看望毛泽东。毛泽东热情地接待了她,并吃了她拿的杏。还说:“这杏子真好哪!”然后把杏种子埋在门前的万圆台上。第二年,1株杏苗破土而出,在乡亲们的精心抚育下,这株杏树很快长高了。
      “七·一”那天,中央机关在旮旯沟召开欢庆建党26周年纪念大会。周恩来讲了话,指出胡匪虽占了延安,一时看来很猖獗,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现在胡儿子像骆驼一样,被我们牵住鼻子,拉着它到处转。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我们利用机会,一股一股地消灭他们。
      7月20~27日,在小河村召开了前敌委员会扩大会。会场设在1棵大槐树下,只搭了1个凉棚,放几把椅子。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还有从前方赶来的贺龙、习仲勋、林伯渠、陈赓、王震、李井泉、王铮等共十七八人。会议专门研究了大反攻问题。
      贺龙当时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员。他一见到毛泽东,一边亲切握手,一边打量着毛泽东全身说:“主席,您比在延安瘦了!”毛泽东笑着说:“我觉得比在延安更结实了。行军是个好事情,可以锻炼身体。现在不骑马可以走10里20里,也不累。”他们聚集在凉棚里,有说有笑,贺龙说:“主席,我们司令部有沙发、电灯,有的同志还说不好。你在这里却搭个凉棚办公,这次回去,我要好好和他们谈谈呢!”开会期间,首长生活仍然很艰苦。一次吃炒苦菜,陈赓说:“这菜好吃得很,还有没有?”周恩来说:“有的是。”吩咐炊事员老周又炒了1盘。这次会开得很热烈。毛泽东给大家分析了当前形势:敌人虽仍貌似强大,但经过1年战争,兵力削弱,士气低落,后方空虚,人民反对;我们则越战越强,士气旺盛,人民拥护,无后顾之忧。我们不能等我军在数量上、装备上都超过敌人之后再开展战略进攻,而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立即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敌人把主力集中在陕北和山东两翼,两翼之间的战线中央,兵力薄弱,我们要搞中央突破,现已派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向大别山挺进,象钢刀插进蒋介石心脏,迫使敌人收缩。此外,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向苏鲁豫皖地区挺进,晋冀鲁豫野战军所属的四、九两纵队和三十八军组成太岳兵团,由陈赓率领,强渡黄河,向豫西挺进。
      小河会议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为策应太岳兵团南渡黄河,遂调兵北上,向榆林挺进。榆林守军向南京告急,蒋介石亲临延安,作出国民军一举占领陕北各县,迅速北上,把共军压到黄河边消灭的计划。接着刘戡的新编二十九军向大理河扑来,很快逼近了小河村。毛泽东、周恩来决定离开小河,向东转移。

(四)

8月1日清晨,中央机关部队开始向青杨岔转移。乡亲们听说毛泽东要走,都赶来送行。不一会儿把院子挤得满满的,男女老少站了一畔。十四五岁的卜兰兰送给毛泽东1双千层底布鞋,要跟中央机关和部队去,说着哭了。毛泽东笑着说:“兰兰,你还没离开你妈就哭了,跟我们走了,你再哭鼻子,我们可没办法哄你哟!”逗得所有人都笑了。这时,毛泽东举手给群众打招呼:“老乡们,我们一住40多天,给你们添麻烦了!”老乡们眼含热泪说:主席为革命没明没夜地操尽了心,真辛苦了。接着周恩来向高处走了几步,站在一块大石头上讲话:“老乡们,你们也知道,敌人可能要来这里,我们一走,你们要做好坚壁清野,准备转移!不能让敌人得到1粒粮食,饿死他们!困死他们!彻底消灭敌人的日子不远啦。”
      大队已走远了,送过山梁送过沟,乡亲们还依依不舍。毛泽东说:“大家请回去吧,我们不久还会回来的!”毛泽东走出好远,还不断回头向乡亲们招手。
      中央机关部队经前河寨、卧牛城,当晚又来到了青杨岔,仍然住在区公所。区上干部为了让首长们休息好,主动搬在院子里支木板睡觉。毛泽东和周恩来看到后,关切地说:“院子里睡这么多人,小心凉了!”
      2日,毛泽东委托任弼时向干部们讲话,指出:敌人找不到我主力,很不火很疯狂。钟松部队分成两股,1股到大理河川尾追我们,另1股从张家畔、狄青原一带顺横山川道迂回撵我们,我们准备向东行进,敌人追赶的紧,你们要从坏处着想,准备过黄河。要甩开家庭观念,不要怕打烂坛坛罐罐。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过来了,现在我们不是失败,而是胜利。我们正在指挥敌人,延安是我们的,全国胜利是我们的。你们区长、区委书记要带部队打游击。要宣传群众不要乱跑,努力生产,支援革命战争,迎接全国解放。
      8月3日9时多,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首长率领中央机关和部队,离开了青杨岔,离开了靖边。

网络编辑:张庚